電影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觀後感與導演座談

電影簡介

《流麻溝十五號》是2022年上映的台灣歷史片,改編自書籍《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 (曹欽榮 著作),背景為綠島獄中組織案。

故事講述 1950 年代臺灣女性政治受難者被送到綠島進行「思想再教育」的真實故事。

英文片名「Untold Herstory」已道盡失語的年代(英文的「歷史」一詞為 history,將 i 變成 e 即為 herstory,可譯為「她們的故事」)。

《流麻溝十五號》電影預告

電影觀後感

這次參與的是轉型正義推廣活動,我是在尋找樂團演出活動時,發現裝咖人團員有參與這系列活動才發現的,可惜講唱會的時間剛好都不能參與,意外發現整個系列活動有許多有趣的內容。其中的電影欣賞是一直想看還沒看過的《流麻溝十五號》,還包含了導演映後座談,對於電影導演們如何構思整個作品或是會以什麼角度思考十分好奇,馬上就找朋友們一起報名。

一直很喜歡這種史實改編的作品,只是每次要看這一類作品,會選擇在一些自己比較能承受的狀態看,因為總是會包含一些殘忍的段落。

去年有看過一個《無法離開的人》相關系列展覽以及 VR 電影,當時那部作品讓我接觸到綠島監獄的歷史,不過劇情內容上比較多在男子監獄的角度,於是也好奇女子監獄的情況,《流麻溝十五號》就是比較多以女性政治犯的視角的故事。

【延伸文章】VR 電影《無法離開的人》置身綠島歷史場景 一覽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

這次在中正紀念堂內看《流麻溝十五號》也令人感慨,劇情裡面整個時代下所發生的各種情節,所有悲傷與無奈都是白色恐怖時代下的政治手段,然而還不遠之前的年代或者至今,還是有許多以紀念的角度談蔣中正的存在,從中正紀念堂到印著他相貌的硬幣。

不過走出一樓看著廣場牌樓上的「自由廣場」,從以前看不懂電視為什要吵各種去蔣化的措施和改名的自己,到現在可以理解這些,這個時代還是有一些事情已經往前了。

《流麻溝十五號》中有些令人心碎的劇情,也能從角色間感受到溫暖的部分,在歷史的創傷底下,復原是一段很長的路,面對如此輕視生命殘酷的史實會感到憤怒是正常的,但是導演說希望大家看完也能帶走一些正向的情感離開,轉型正義是還給這些時代創傷底下的受害者和家屬,還原事實了解事發的經過,也給予一個可以在心理傷痕修復過程中好好安放情緒的位置。

我想這應該也是我們面對許多過去、甚至是現在的社會案件等重要的一種學習,接受自己以及大眾會有各種的情緒,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合理的抒發過程下面對這些事件長遠之計,需要更多包容與理性的討論,以期許世界往好的地方前進。

周美伶導演座談:談角色原型、劇情設定與史實對映

《流麻溝十五號》電影裡,主要的三位女性角色個性截然不同,對於政治的啟蒙也是不同程度,有尚懵懂的女學生余杏惠、為了保住同伴自首入獄的陳萍以及積極參與組織的年輕母親嚴水霞。

角色設定

三個女性主要角色設定的時候有給演員們各自的意象,幫助演員理解角色的個性,也避免在穿著同樣囚服的眾多政治犯裡區別不大。

余佩真 飾 余杏惠

以「霧」來形容,在三位女性要角中,余杏惠是最為天真的,對於在綠島監獄和當下的政治狀況完全不了解,心中有許多疑問,經歷一些事件後才逐漸有些理解,就像是處在霧中迷茫一樣。

連俞涵 飾 陳萍

「潛」字,潛沉、隱沒,憋氣中的小小自由。美麗的舞姿也像水裡的人魚,但是她的靈魂渴望自由,身體卻被困在水裡。

徐麗雯 飾 嚴水霞

「不屈」一詞,以台灣特有的玉山圓柏象徵嚴水霞角色特質,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定活成自己的型態。

玉山圓柏是臺灣特有的植物,長在最陡峭的山上,在不利的環境下只好以扭曲的型態生長,枝幹扭曲的樣子充滿生命力之美。

《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子分隊:三位女主角談角色

周美玲導演形容三位女主角「 一個是霧,一個是水,一個是玉山圓柏 」

角色原型:真實世界的余杏惠、嚴水霞、陳萍

電影在籌備階段導演花了許多時間閱讀史料,角色參考的原型余杏惠、嚴水霞、陳萍,分別張常美、傅如芝以及一個史料中紀載著的新生之花。

現實中這位新生之花出獄後嫁給一位軍官,多年後懇求丈夫給他自由與他離婚,之後飛往美國唸書,且在兩年內拿到博士學位,此後在美國生活直到終老。

國家人權檔案庫中的傅如芝、張常美。

傅如芝相關檔案

張常美相關檔案

相關歷史事件,比電影殘酷的現實。

劇情中陳萍入獄的事件是「澎湖七一三事件」,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有更多細節與慘痛的經過,例如那些被處罰丟到水裡的人,甚至是先被扒光衣服,更加羞辱的狀態,但是考量希望不要因此讓現在的學生們因為影視分級而無法收看,所以電影中是有著衣的狀態。

「綠島再叛亂案」多件軍事審判的內容原本判決是1人死刑,後來經蔣中正指示「嚴為複審」退回重審,後來改判了十幾位死刑。

在蔣中正的展示文物中有他與孩子在家裡享受天倫之樂的照片,對比監獄中有許多政治犯也為人父母,不勝唏噓。劇情中一段關於獄中孩子面對母親被強拉走分離的哭喊聲,是來自史實中的丁窈窕與其女。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裡,從軍官、幹部到政治犯的眾多口音。

電影裡面大大小小的所有角色,導演都設定了來自各地不同省籍的一種身分背景,角色們在劇中的私下對話都還是用自己習慣的語言,在威權面前的公開場合必須講國語,都還會有一些地方腔口音。劇組特別請了許多位語言老師進行台詞的翻譯和演員口說的訓練,拍攝過程有時候會有一些即興的台詞演出,這些語言老師也都給了很即時的支援。

白色恐怖下被抓的外省人比例其實很高

當時外省人的人口佔比只有13-15%,被抓的人當中卻有 44% 是外省人。

真正存在的是威權與被壓迫的自由之聲,以實際的歷史數據來看,本土人與外省人之間的對立並不存在,導演當天分享到這段時我有點意外。

現實中政治犯在獄中互助的故事更多

例如有個年輕的女子被命令要挑屎,某天晚上卻不小心在獄中打翻屎桶,監獄裡的管理幹部非常生氣要打她,另一名女性出聲幫他求情,跟幹部說她一定不是故意要打翻的請她原諒,但是幹部卻回應不行,因為這裡被弄得又髒又臭實在太令人生氣了,一定要宣洩。

結果這位求情的女性以身體護著年輕的妹妹對幹部說:「要打就打我吧。」於是棍子便落在她身上了。

導演說這段時有講到,相對於男性,在她所爬梳的史料中女子分隊有特別多這種溫暖互助的小故事,不知道是否為女性特質的關係。

關於女性特質這件事,在現代來看我倒是比較不認同,一來是或許在這些史料中的男性,未必會主動談及這樣的感性事蹟,二來是這樣的內心柔軟的特質已經長期被冠在女性的身上,比起事實上到底是不是女性的特質,我們更應該不要視之為女性的天性,男性的特質肯定也存在,只是這個社會自古給予的父權刻板印象下總是要他們藏起來維持剛強的形象,期許無論何種性別光譜,人們都可以在情感面的表達更加坦然。

【延伸文章】

《無法離開的人》展覽 無法送達的遺書

電影《無法離開的人》真實活過的歷史 事件與場景延伸

在〈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觀後感與導演座談〉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