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影集

Netflix 影集《混沌少年時》觀後感

影集簡介

故事發生在英國的一個小鎮上,13歲的傑米·米勒涉嫌謀殺同學凱蒂(Katie),警探路克將其逮捕帶回警局偵訊並拘留。隨後展開事件調查,傑米的交友狀況、家庭背景、與心理學家的對話等,帶出網路社群媒體中的「非自願單身」(involuntary celibate,簡稱 Incel)文化,對青少年校園生活的影響。

預告片

  • 發行時間:2024
  • 類型:迷你影集⁨、犯罪片、觸動人心
  • 集數與片長:共4集,每集片長51~65分鐘。
  • 編劇:傑克·索恩、史蒂芬·葛拉翰
  • 導演:菲利普巴蘭提尼 ( Philip Barantini )

主演的演員與劇中角色

史蒂芬·葛拉翰 (Stephen Graham),男主角的爸爸。
艾希利·沃特斯 (Ashley Walters),負責調查的警局探長路克・巴斯科姆 (Luke)。
艾琳·多爾蒂 (Erin Doherty),心理學家布萊妮(Briony Ariston)。
歐文·庫柏 (Owen Cooper),男主角傑米(Jamie Miller)。
菲伊·馬賽 (Faye Marsay),探長路克一起調查案件的警探法蘭克。
克莉絲汀·特雷馬爾科 (Christine Tremarco),男主角的母親 (Manda)。
馬克·史坦利 (Mark Stanley),傑米案件的律師保羅·巴洛 (Paul Barlow)。
喬·海特利 (Jo Hartley),傑米學校的老師費尼莫 (Mrs Fenumore)。
艾蜜莉·皮斯 (Amélie Pease),男主角的姊姊 (Lisa Miller)。

《混沌少年時》觀後感與心得

※ 以下心得含劇情內容

逮捕與偵訊

第一集傑米被帶入警局內的過程,在他面對警方以及陌生的警局,帶著徬徨與無助的情緒,讓人不禁也懷疑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傑米剛被逮捕到警局,警探向父母說明狀況,並且表示需要一位成年陪同者,陪同參與偵訊、抽血檢驗等,傑米選擇父親而非母親。

這時傑米的媽媽說了一句:「他為什麼選擇你?他不喜歡打針。」似乎透露了傑米與父母的平常相處,母親是相對親近傑米的,但是他卻選擇了爸爸。

傑米的爸爸對於兒子突然捲入案件,從一開始堅信「當然是他們搞錯了。」「他沒做任何事。」到該集結尾看了警方的監視器畫面後,與傑米一起哭泣。不僅是打破了傑米堅持自己沒做的立論,還有對兒子的信任以及身為父親的自己無法取信於孩子。

最好的朋友

潔德 (Jade) 一開始見到探長便批評了探長兒子亞當的長相,可見她也如同凱蒂有著相似的觀念。

凱蒂對傑米來說是一個霸凌者,但是在傑德的心中卻是她認識過最棒的人。

傑德家裡也有些狀況使得她不喜歡待在家裡,她說以往她如果沒去學校就會去凱蒂家,

凱蒂是她最好的朋友,因為傑德的成長經歷中也總是被當作「問題小孩」,她沒有別的朋友,凱蒂是唯一一個打從心底認為她沒問題的人,所以得知凱蒂的死訊後,傑德難以接受。

學校老師費尼莫

學校老師費尼莫帶著探長和警探兩人走進教室時,向班上的學生們介紹:「這位是巴斯克姆探長。」

探長隨即開始前言,老師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忘了另外一位警探,才補上:「不好意思還有法蘭克警探。」

雖然是一個小插曲,體現了在許多專業場域中女性角色相對被忽視的存在感。

心理師布萊妮與傑米的對話

《混沌少年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三集精彩又細膩的一場對話。

心理學家布萊妮與傑米對話過程彷彿諜對諜心理戰,加上一鏡到底的手法,不知道何時對方會不會有可能突然爆炸失控的危險,中間一度看得心理上有點壓迫感。

布萊妮做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師,從一走進這個機構便面臨了數次的不尊重,例如監視器管理室人員幾次過近的身體距離。

布萊妮與傑米對話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到攻防之間仍存在著性別權力的議題。

布萊妮心理師詢問了幾次關於傑米對於爸爸的看法,希望藉此了解傑米如何看待男人、女人,父親與母親等,如何解讀各種不同角色與性別,傑米一直試圖關鍵問題上採取心理防衛,布萊妮必須在這些訪問中穩定往自己想要的答案進攻,傑米幾度情緒失控的當下也意味著這個防衛機制出現了縫隙,得以窺見傑米真實想法的機會。

一個成年女性專業的心理師,面對可能失控的青少年男孩,在專業之外仍會存在一份生理上有可能相對弱勢的考量。

「你怕我嗎?」尤其在過程中傑米的這句話可見。

布萊妮中途出去看攝影畫面時,離開個案相處的房間,她一方面要查看確認傑米的反應,一方面她也需要在如此高壓警界的狀態下稍作休息,身為觀眾的我們,也正好能暫時喘口氣不為心理師擔心,不過這空間下依舊有著讓人心理想翻白眼的白目管理員。

《混沌少年時》結局

《混沌少年時》最後一集,在傑米爸爸生日當天,一連串的事件與刺激,可見他平常也很容易情緒不穩定,並且大多伴隨著自卑,妻子總是在這些事件中努力地安撫並且給予支持,而傑米的姊姊麗莎也是在這樣情緒化的狀態下學習適應,有時候是遠離、有時候是順從,她必須嘗試更多種方式提出自己的需求或建議,聽到廚房裡的爭執聲她選擇待在房裡,面對父親堅持全家一起去五金百貨的要求,她雖然覺得沒必要但是順從了他情緒化的堅持,要去電影院的行程取消了,她提出不如在家裡客廳一起看電影的新方案。

最終傑米在車上跟爸爸說,他打算要認罪了,這是他面對自己錯誤的重要一步。傑米以為小時候練足球時爸爸對他失望,但爸爸其實是害怕看到其他家長嘲笑他的臉色,他們從未釐清彼此心中的想法,卻種下一種心裡的隔閡。

我很喜歡最後一集傑米爸媽在房間裡的對話,他們懊惱與痛苦之外,傑米的母親先提出我們一起承認做得不夠好吧,傑米的爸爸從不甘願承認的憤怒,自卑混著自責的複雜情緒,最終在妻子循循善誘下也終於願意接受這個想法,承認自己的不足才有機會改善。

雖然看這段的時候我也一邊想著,這位爸爸你怎麼又要暴怒了!從準備生日早餐開始,歷經五金賣場的路程,一直到回到家裡的談話,傑米爸媽的情緒一直有巨大的起伏,妻子不斷包容每一個失控邊緣的情緒。她和丈夫是在車上同時聽到傑米要認罪的訊息的,身為傑米的母親也得消化這個結果,但是與此同時她還得持續地協助穩住丈夫的情緒,用很多的「我在這你別怕」、「我們一起努力」來和丈夫溝通,這大概是愛的力量吧。

最終父親也認可妻子的一番言論要好好面對,走進以往總是緊閉著的傑米的房間,意謂著走進傑米的內心場域,從理解的角度重新出發,也是除了一味自責更有希望的下一步。

隨後姊姊上樓說的一段話,展露出她的堅強與韌性。

傑米的爸爸轉頭問妻子:「我們是怎麼生出她的。」,妻子回答:「和傑米一樣。」

簡單的一句回答,帶出他們從一開始就是帶著愛迎接兩姊弟的出生,無論孩子未來會變成怎樣的人,這份愛在傑米和麗莎兩姊弟間沒有高低。

姊弟倆在同一個情緒高漲又捉摸不定的家庭中成長,發展出截然不同的個性,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我們常見的狀況。

近年性別平等意識開始受到重視,如何意識到問題也是最難的開始,在社群網路、同儕、社會、家庭間接收的文化與觀念,隨時都在影響著每個觀者,因為每個人在乎事情的重要程度不一樣,或者因為個人經驗的差異,看同樣一部劇的時候會對不同的角度產生共鳴,能有像《混沌少年時》這樣精彩又細膩的作品真是太好了,是能和朋友討論相關議題時很好用的媒介,推薦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混沌少年時》Netflix 線上看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756069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