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基隆美術館展覽《第25小時》:觀後感與專家導覽紀錄,從法律視角觀看藝術作品帶來的省思。(上)

《第25小時》是演算法推薦給我的展覽,愛跑基隆的我在十月週末去了趟基隆美術館,參觀的前一晚滑著 Threads 發現隔天剛好有展覽推廣活動,由劉珞亦(法律白話文運動社群總監)進行專家導覽,趕緊傳給同為法白粉絲的同行友人,總是很喜歡各種跨領域或風格結合的作品或活動,一方面覺得簡直太幸運,一方面覺得有滑到這個串文,要是同一天前往卻錯過肯定會極度扼腕。

當天的專家導覽內容十分精彩,本文後段會就我僅存的部分記憶(摻雜一些個人詮釋),盡量分享紀錄下來。

基隆美術館-展覽-《第25小時》當代藝術特展 ( the 25 hour days ) 一樓牆面 展覽主視覺

展覽簡介

展覽《第25小時》發想關於一天由二十四小時組成,如果多了一個小時變成二十五個小時,對於第25小時的時間與空間,會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延伸出什麼樣的變化嗎?

《第25小時》展出來自7個國家、17組藝術家,探討生活狀態與創作節奏在一些生命歷程的事件之後,發展出異於原本的面向,伴隨著情感或行為的改變,進而探討個人與社會間的相互影響。

展覽內容精選

是藝術品也是遊樂場的繽紛裝置

《蔓舞奇境》 ( Plantamouves )

Yvan Clédat & Coco Petitpierre (伊凡・克萊達特&可可・佩蒂皮耶)

基隆美術館-展覽-《第25小時》當代藝術特展 ( the 25 hour days ) -展出作品-《蔓舞奇境》

由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委託藝術雙人組製作,這個作品曾經在巴黎展出且當時有十萬多名觀眾去過現場,這次基隆美術館展出的作品是經由跨國合作共製而成,由兩位藝術家遠端技術指導,展覽的總監與製作人組織臺灣團隊,找尋了許多臺灣的材料,開了許多視訊會議調整空間位置、校色等等,其中管狀的裝置和綠色是融入了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建築的特色,藝術家將這個作品取名時是結合「植物」和「移動」這兩個詞,不過他們說沒有那麼注重植物本身,而是喜歡從空間中創造景觀。

作品當中有一些小道具,在觀展者的身上時也成為景觀的一份子,同為雕塑家、舞台表演者、舞台導演的他們,喜歡將身體變形的元素在舞台表演與展覽空間中轉化,藉此創造出各種景觀。

《蔓舞奇境》就位在一樓主要的明亮大空間,作品如蔓藤般延伸於白色為主的建築空間區域。當天我和友人並沒有報名進場,不過現場看到許多在作品中玩得很開心的親子,我們在展品外圍忍不住偷摸了一下作品的材質,稍為與懶骨頭有點相似但是柔軟之外又兼具彈性,總之是舒服度極高的好摸材質!

場中的孩子們以各種姿勢自在地攀爬或躲藏於作品的藤蔓之間,或是穿戴或拋接各種小道具,身在其中的人們展露著有如《蔓舞奇境》色彩繽紛的笑顏。

這個藝術作品入場需要現場報名,每日指定時段開放觀眾報名入場,時段如下:
固定場次 09:30 / 10:30 / 11:30 / 12:30 / 13:30 / 14:30 / 15:30
周六加開 16:30 / 17:30 / 18:30 這三個場次(基隆美術館週六於晚上八點閉館)。

每場時間為45分鐘,人數限定20人。

換個角度來看的身處其中

曾家偉《瀑布》

香港藝術家曾家偉的攝影作品《瀑布》以城市中的大樓為主題,現場展出七件分別拍攝於香港、首爾、鹿兒島、上海、東京等地。

透過視角取景,讓建築的角落佔據畫面,夜晚的燈光與大樓窗戶光線呈現出有如瀑布垂直流淌的錯覺,近看又稍微可見部分家戶空間,帶領觀眾以新的角度探索城市空間。

作品以自然現象命名,卻是以都市化產物城市中的大樓與人造光線呈現,藉此帶出個體之於龐大社會的渺小,對比大自然瀑布流動感與生活其中的無力感。

仔細看這些攝影作品,還可以發現為了確保瀑布的垂直角度,必須包含這些建築的樓頂,因此攝影者的角度都是從低處往高處拍攝,仰望城市大樓也是經常用在感覺身處城市迷失的意象,站在作品前觀看的我們,正好面對著瀑布洩下的水流,對此延伸流向的想像,彷彿順勢讓觀者置身在這條河之中。

傳承血脈的蜿蜒之路

高雅婷《以母之名》

高雅婷是台灣藝術家,該作品《以母之名》是以編織創作而成,以自身懷孕的經驗與神話、信仰、夢境等結合,將血管轉化成植物的莖,也讓人聯想到血脈的聯繫,開展出的枝葉和一旁的蝴蝶、花、鳥等不僅讓畫面的動態感提升,也展現了生命的活力,綿延交錯的血管(枝葉)以及身處其中相對不明顯的人影,也像是面臨生命誕生,女性面對身體與身份變化後新的生命經驗,複雜而待梳理的過程,整體畫面綿延出花園的景象,或許象徵著交織的複雜情緒整體仍有著明亮的期待與喜悅。

劉珞亦在這邊提到了女性懷孕承受的代價與辛苦,並且提到全世界在女性權益爭取上,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以 2022 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為例,推翻了 1973 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判決結果,女性墮胎合憲權就此被剝奪。

2022 年此判決裁定女性墮胎並非憲法賦予的權利——使得墮胎權不再為全國性的憲法保障,降為美國各州政府管轄範圍。在美國較保守的州墮胎將成非法行為,簡直是女性權益大倒退,一個懷孕的女性因故需要墮胎,可能必須在懷孕不適狀態下,再舟車勞頓到其他州的醫院手術,大舉提高整個行為成本,更不用說如果是經濟弱勢的背景了。

而臺灣在女性權益上,相對於美國目前是較有保障的,但是仍有很多值得努力的空間,例如目前臺灣的《刑法》仍有「墮胎罪」,而生育相關法案《優生保健法》仍有對於女性不公平的條文,例如在女性的生育自主權上,目前法律限制已婚女性需配偶同意才能執行人工流產,等同將配偶同意凌駕於孕婦之自主意願之上(至少不低於),未能輕易離婚者若是懷孕,女性被迫須承擔;另外,對於未成年女性則需家長或監護人同意,應該提供未達年齡者視個案提供法院與社工評估後裁量,免除法定代理人同意。

《優生保健法》自1985年施行至今,曾於2006年、2008年及2012年3次送請立院修正審議,但皆因未完成審議及立委屆期不續審而未果。

【延伸閱讀】

來自《法律白話文運動》社群的相關文章:
我有美國時間看法白:美國「又」禁止墮胎了?

《報導者》對於此事的專題報導:
衝擊2,516萬女性的墮胎權大戰:美國大法官推翻〈羅訴韋德案〉的代價?

《優生保健法》呼籲修法相關新聞:

優生保健法修法延宕!女性生育自主權有得等 團體籲新內閣速提政院版

家暴夫外遇又搞失蹤 妻想墮胎墮不成!婦產科名醫喊話修法

影像取用的便捷性與被忽略的重要角色

林冠名《床》

這個作品以影像為主,「影像何用」是他長時間思考的問題。

畫面中包含各種舊時代的影像產出作品,包含廣告燈箱、以手機、底片相機、數位相機等拍攝的畫面,將不同時代的影像拼湊,經由修圖技術拼接在一起。延伸思考「高畫質時代下的『觀看』」為主題,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重新檢視我們與影像之間的關係。

珞亦在這一段的導覽,以淺顯易懂的經驗帶出數位時代下的便捷性與法律角度的暴力防治。

首先提到影像觀看與取得變得容易,例如我們小時候想要看一部卡通或電視劇,必須在固定時段守在電視機前面等待播出,作業沒寫完錯過了也很不容易取得那集,現在因為科技與網路發展,影像的製造與取得變得非常容易,手機打開來就可以拍照錄影,透過網路就能即時上傳到社群或其他網路平台,就像要觀看A片、色情片也是隨處可觀看、下載,但是也因此產生了個人隱私更容易被侵犯的問題。

之後提到幾年前知名 Youtuber 小玉涉案的 Deepfake 事件,或是未經當事人同意而外流的各種性私密影像在網路流竄,數位性暴力的發生與防治,除了無視當事人痛苦的影像製造、觀看、散播等加害者們以外,還有一個值得大家一起關注的角色,就是對於各種版權、隱私權等權益保護沒有盡到責任的平台方,例如違法的色情影像,當受害者提出要刪除的時候,需要有法律的強制力可以去要求所有平台全面下架或是懲罰上傳者、刪除相關帳號等等,不只針對已權益侵犯問題的部分,如何盡量的防止這些影像流竄,也應該有責任。

社群平台例如 Meta 、Google、twitter 等大型國際企業,隨著科技發展應該定期檢視自家平台的使用者規範,提出更多保障使用者權益以及有利於網路安全環境的做法,不過這個強制力需要透過立法,前幾年曾經提出的《數位中介服務法》,其中的「中介」最主要就是用於要求這些第三方平台應負的責任,但是當時法律草案一推出,就被媒體與相關業者(若法案通過會受到管制的對象)直接指控為言論自由的限制,大眾民意也因此對法案產生巨大的疑慮,最終草案退回,現在只能透過公私協力方式以行政指導「期許」業者自律。

日復一日的杯具製造

賴科維《一些杯子》

以燒陶翻製一次性的 6000 個塑膠杯為主體,對比便利用過即拋棄的塑膠現成物與陶瓷用品的永久性,模糊了藝術品與日用品之間的界線,思考物品的價值,延伸出另一層對於工藝、複製與勞動的思考。

來到這個藝術品時,珞亦說重複的行為並不會沒有意義,這些大量的重複當中,每一次製作的過程其實還是存在著細微的差異,累積下來都是很可觀的經驗過程,雖然當下我們可能沒有太明顯的感覺,不過重複了非常多之後再回頭看,還是會感覺到有一些東西不一樣了。

珞亦以自己經營法律白話文運動社群(文章後段簡稱為法白)的實際例子,參觀美術館的前一天是一年一度的臺灣同志大遊行( Taiwan LGBT Pride ),已經成立近十年的法白一直也關注同志議題,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發相關主題的貼文,以往這類型的貼文都有不錯的迴響,但是近來貼文的效果沒有很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令人欣慰的。大眾對於同志大遊行的議題沒有過往的熱絡,其實反映了整體社會對於同志的看法不再像過去保守,即便這些年還是有些令人失望的事件,但是至少 LGBT 就在生活在我們周圍這件事已經是大家都能理解的日常。回到法白的經驗,每一年做同樣主題的貼文,其實每一次都得重新因應當時的社會狀態、事件等找到新的切入點,大量重複的事情是會從微小的變化中累積出一些結果的。

岸邊的琴聲在此貢獻了難聽

毛利悠子《 Piano Solo-Ohara 》

日本藝術家毛利悠子的作品,疫情期間她選擇遠離城市獨居在日本琵琶湖畔的山中小屋,以麥克風錄下許多自然環境中的聲音,在這個裝置作品中,收錄的自然環境聲響與現場的環境音,經由麥克風的與自動演奏系統將這些聲音轉換成即興鋼琴演奏,觀眾在現場可以聽見,經過轉化後鋼琴彈奏出各種不協調的曲調,因為裝置無法完全複製與還原這些聲音,僅能盡力擷取原始收音的頻譜,延遲性和失準的音調機器轉化輸出,對比一旁螢幕中大自然的悠閒與平靜。

作品《 Piano Solo-Ohara 》擺放的位置,一旁有著大片的落地窗可眺望水畔,基隆港與一旁的車水馬龍,也正好介於大自然與城市之間,多了一層展覽空間與藝術作品的相互回應。

珞亦一開始引導大家看螢幕的大自然景象,帶出夏天是 SUMMER 的幽默開場,之後回到正題,大自然聲音帶來療癒的感覺,但是透過收音轉化到鋼琴演奏出來變成不和諧的音調,象徵著一種無法百分之百還原的狀態,就像所有的事情在轉述的過程都會出現落差。

落差的存在,讓事實很難完整還原。

珞亦延伸今年的憲法法庭對於死刑是否違憲(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的討論中,引用某個法學家的想法,他認為法律不應該承接道德,應該中立的反應出事情。

因為如果法律裡面有絕對價值的話,其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在人世間裡面其實找不到「絕對正確」的價值觀,所以他認為法律應該要中立。

道德觀是我們人類的一生中,隨時都在學習著的東西,有許多事情並不存在絕對的正確,就像有些事情可能要到後來的後來,才能找到相對正確的結果。

例如在十九世紀初的女性說要參與投票時,男性政治家還在學;在1947年的基隆說要找殺人兇手、在1981年發表批評政府的文章,國民政府還在學;在今日社會說我不支持代理孕母,有些人包含我也還在學。

健康操只是跳身體健康的嗎

Yaloo《新千禧年運動》

《新千禧年運動》是南韓數位媒體藝術家亞魯 ( Yaloo ) 的影像作品,基於 1999年南韓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健康操運動,目的是為了「確保南韓在未來1000年內的健康福祉」所強制實行的一項全民運動。

藝術品說明中寫著:剛經歷一場全球疫情的世界中,對照著國家政權制定的千年健身計畫,思索人類生存的脆弱和渺小。

「你們小時候跳的是哪個版本的國民健康操?」

「Lucy ? 還是123、321、1234567,我們是快樂的好兒童。我是跳這個版本啦。」

導覽到這個作品時,從大家對於國民健康操的記憶破題,無論是哪個版本,這個影片內容是藝術家自己身穿紅色衣服跳健康操,然後複製堆疊很多個身影,呈現出整齊劃一的舞蹈動作與服裝,這些疊影形成複雜的波浪,律動流暢的波型與體操的僵化順從間形成對比。

無論是健康操或是學校制服,統一服裝穿著、髮禁等都是一種對於學生的服從要求,某種程度來說是扼殺了學生對於穿搭造型的多元想法,不然怎麼養出這麼多對服裝儀容不自重的直男。(必須先撇清,這是珞亦說的。)服從當然是有對於群體管理的便利性,例如軍隊、球隊統一服裝在戰場、賽場上方便可以辨別敵我,校服容易辨識身份,但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我們從小時候就開始嘗試各種服裝穿搭,不僅可以發揮創意也能及早探索自己喜歡的風格。

展覽資訊

《第25小時》當代藝術特展

展覽期間

2024/9/26 – 2024/12/1

地點

基隆美術館1樓、M樓及3樓

基隆美術館 Keelung Art Museum 參觀資訊

票價

免費

展館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休館)

地址與位置

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