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基隆美術館展覽《第25小時》:觀後感與專家導覽紀錄,從法律視角觀看藝術作品帶來的省思。(下)

近期去了位在基隆美術館的《第25小時》當代藝術展,參與當日舉辦的專家導覽活動,由法律白話文運動社群總監劉珞亦導覽,將展覽《第25小時》系列藝術作品所記錄下的生命經驗與反思,帶入跨領域的觀點,從藝術品出發延伸至法律到社會中的個人,整個展覽的觀看過程十分精彩。

雖然無法完全還原,但盡力記下當天印象深刻的導覽內容,也結合一些個人視角記錄下來。

【延伸閱讀】

基隆美術館展覽《第25小時》:觀後感與專家導覽紀錄。(上)

基隆美術館-展覽-《第25小時》當代藝術特展-the-25-hour-days-作品-《蔓舞奇境》

《第25小時》展覽內容與觀展紀錄

作為「連結」的橋

下道基行《橋》

日本藝術家下道基行以攝影為媒材,自 2011 至 2015 年的拍攝計畫,拍攝了日本許多地方的類似「橋」的景象,例如排水溝上面的板子,因為角度看起來就像一座小橋,連接了道路與生活範圍,藉此思考「橋梁」對於人們的意義,它有時候是工具、結構、基礎設施,但也形成景觀,連結了自然與人類生活。

法律白話文運動本身也是一種「橋」,將法律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讓一般民眾有機會更容易去理解各種法律知識,連結法律知識的專業和一般民眾。然而,在法律界有些學者、專業人士的視角,有時候會認為這些內容不夠嚴謹周全,橋並不是一個容易的存在,但是法律文字與專業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是很有距離感的,如何透過白話、輕鬆的文字或舉例,讓一般民眾覺得有興趣,作為這個樣的「橋」其實是一門專業。

蠟燭熄滅後的光與餘燼

Olaf Nicolai《如何想像蠟燭熄滅後的光》

德國藝術家歐拉夫・尼可萊的作品,在空間裝置可以感受自己與藝術品間的關係,進去的牆面上是大片綠色,有點像攝影棚綠幕的牆,使用光照牆壁揮動會發現有殘留著延遲的光,最後逐漸消失。

作品使用了紫外線燈的照射,捕捉觀展者揮動著自己的光源隨之殘留光痕,如同我們在蠟燭熄滅之後想像著的燭光,藉由對於光與時間的捕捉,探討關於人類的「記憶」。

光痕是過去光稍早經過的位置,有延遲性也會隨時間消失,就像人類在回想過去的記憶,無法完全憶起過去真實發生的所有細節,所有的記憶重現,都包含的人類主觀的感知與想法。

珞亦以做為律師在處理案件時的經驗為例,許多時候當事人的記憶未必完全正確,在一個案件中,不只是不同的人,有時候連同一個人都會講出前後有出入的說法,而且我們習慣記得對自己偏好的版本,需要透過很多討論與證據蒐集,去推敲還原真正的事實。

「記憶」在微觀角度似乎只關乎當事者與事件週圍的人物,但是當它擴展到群體角度,家族、學校、社會、國家、世界的時候,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會成為歷史,而國家怎麼去描述一個時代所發生的事情,也存在著當權政府角色的主觀意識,尤其在威權的體制下,不利於絕對權力的檔案紀錄是沒有資格保存下來的。

這讓人聯想到最近廣受討論的電影《餘燼》。

《餘燼》因為電影故事背景設定在臺灣白色恐怖時代,導演與編劇透過作品如何描述身處當時的人物引起如何一番論戰,雖然看了許多討論,但我沒看電影所以這邊並不評論電影優劣,不過當作品引用了一個時代的歷史背景,無論是創作與觀看也都存在著一部份「想像蠟燭熄滅後的光」的過程。

啊你怎麼沒感覺?!基礎中的基礎。

丘智偉《橋樑之下》

《橋樑之下》是臺灣藝術家丘智偉的影像裝置作品,橋梁是城市裡經常被忽略的大型結構,影像播放展示的位置也仿照了橋墩下的感覺,結構高度距離觀者頭頂不遠的壓迫感以及陰暗的光線,展示著黑白畫面拍攝的橋下風景。

導覽走到這邊,還真的不小心踢到一旁類似橋墩結構的大塊裝置物,直接呼應了「日常中習以為常,卻常常被忽視的巨大之物」。

橋梁是一個區域連接的重要基礎建設,平常我們即便開車騎車經過,不太會特別感受到它的重要性,但是當它出了狀況時會很有感,這點就像是我們國家的《憲法》,我們時常忽略它的存在,隨後提到了《中華民國憲法》的身世。

《中華民國憲法》當初制定時其實是設計給整個大中國使用的。在1947年元旦公布、12月25日施行,當時正值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依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央民意代表的任期為六年或三年就必須改選,當時大部份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隨著政府遷臺後於臺北繼續集會,但是蔣中正政府已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控制權,無法在原本的選區進行改選,所以中央民意代表未改選。

之後1950年起,又在蔣中正主導下不斷延任,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的任期最終長達43年,被稱作「萬年國會」。

直到1990年,大批大學生於自由廣場(舊名:中正紀念堂)前發動民主抗爭「野百合學運」(又稱「三月學運」)提出「廢除臨時條款」和「召開國是會議」等訴求。

當時剛剛當選的李登輝總統接見學生回應訴求,並於5月的就職典禮承諾一年內完成,隨後李登輝政府修憲推行國會全面改選,才廢止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1991年12月31日「萬年國會」正式終結。

回到現在的時空,現在大家能夠擁有四年一次國會改選的投票權,是經過許多民主運動爭取而來,所以大家還是好好珍惜選票。

除了休假之外的時間我都沒空

台灣藝術家黃博志的作品《一週八天》

牆上高掛著英文的標語「 Sorry, today I don’t have a day off. 」,啟發自黃博志母親的自嘲。

牆面的右下展出藝術家所寫的故事,背景迥異的四個故事主角分別是深圳的吳姨、韓國小型成衣加工店舖的金太太、香港投身反迫遷運動的何先生,跨了地域和時間卻有著某部分的相似,呼應來自母親自嘲的「我沒有空」以及作品名稱,超時工作的狀態似乎需要那一週以外的第八天才有機會喘息,也回應了展覽《第25小時》主題,在某種生命經歷下產生對於時間的想像。

展覽資訊

《第25小時》當代藝術特展

展覽期間

2024/9/26 – 2024/12/1

地點

基隆美術館1樓、M樓及3樓

基隆美術館 Keelung Art Museum 參觀資訊

票價

免費

展館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休館)

地址與位置

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dex